金银花露 - 玄幻小说 - 窒息(姐弟)在线阅读 - 3

3

    在学校,一进教室,何西棠就跑到她身边问道:“听说你有弟弟了。”

    周书宁放下书包,感慨道:“果然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小城市传个消息可真快,准确的来说是我同母异父的弟弟。”

    “那你当了那么久的独生女,此刻是什么感受?”何西棠八卦的问。

    周书宁认真的思考了一下:“不怎么好,不习惯。”

    何西棠说:“以后就习惯了,毕竟那是你弟弟呢。”

    想到早晨的一幕,周书宁咬牙切齿:“我才不认,那是我妈的孩子。”

    早熟的何西棠叹了一口气,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秘密,所以说话也没有顾忌:“你爸爸人真的很好,爱屋及乌。”

    周围同学陆陆续续走进教室,周书宁拿出自己本子放在桌子上问道:“昨天老师要背诵《红军长征》,你背过了没?”

    何西棠这才想起昨晚追剧早就忘记了这一回事,赶紧回到自己座位上。

    课间周书宁去厕所撞见周俊山来学校,直接进了校长办公室,不用看也能猜到,定是为了宋祈年入学,来办理手续。果然不出她所料,下午周俊山要求她带着宋祈年去上学。

    上学路上何西棠看了宋祈年好几次,不断赞叹:“哇,你弟弟好帅,又白又嫩,忍不住想要捏一下。”说着手就捏了上去,果然软软滑滑。

    “你叫什么名字?”何西棠轻声细语问。

    宋祈年背着小书包,抬头看着刚才捏自己脸的女生,虽然不太舒服,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我叫宋祈年。”

    “宋祈年”

    其实这也是周书宁第一次听见他的名字,在家就听周俊山喊年年了。

    上午周俊山已经给学校说好了,根据他的年龄分到了二年级1班,所以到了学校周书宁直接带着他去了二年级,老师在教室门口等着,见他们过来就说给安排好了位置,指着教室靠窗的第二排说:“在那里。”

    周书宁看他坐好,安顿好,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放心走回到自己教室

    作为学困生,不出意外周书宁第一节数学课听的困极了,下课铃声一响就趴在了自己的桌子上,再睁开眼睛的时候,教室门口围了好多人,何西棠让她赶紧清醒一下:“你弟弟在班级门口呢?”

    突然听到弟弟,周书宁没有反应过来,后来才想起来是宋祈年:“他怎么了?”

    “你赶紧过去看看,他就在那也不说话。”何西棠拉着她就要出去。

    周书宁擦了一把嘴,睡眼惺忪出去,果然一个小男孩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坐着,几个爱起哄的围着他,他也不说话。

    “喂,你在这干嘛?”

    宋祈年说:“我不想在那。”

    周书宁有点不耐烦:“什么想不想的,那是你该呆的地方,看见这个牌子不,这里是六年级,回去。”

    宋祈年低下头不说话。

    二年级的老师过来了,她见到周书宁就说:“他上课要上厕所,就让他出去了,到下课都没有回来,哪里也找不到。”

    周书宁略微抱歉:“老师,他可能刚离开妈妈,有点不适应,我把他带过去。”

    说完就拉着宋祈年去了二年级教室,她在座位上叮嘱他:“好好在这呆着,别给我惹事。”

    宋祈年依然不说话,只是点头。

    可是下了第三节课,他又来到了教室门口。

    “你又来找姐姐啊!”有男生在门口喊道,“喂,周书宁,你的人形挂件又来了。”

    宋祈年依然无辜的站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二年级1班的班主任老师也很无奈,告诉周书宁:“你弟弟太依恋你了,就让他先和你呆一段时间,我和你们班主任说。”

    景老师是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她当然同意:“书宁,你弟弟和你坐在一起,好好照顾他。”

    就这样6岁的宋祈年和10岁的周书宁当了同桌。

    这一节还是数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认真讲,而周书宁发现他在认真听课,小声嘀咕:“能听懂吗?装模做样。”

    到了练习题时刻,周书宁有点犯难,毕竟刚才没有好好听课,哪知一瞥眼,宋祈年有模有样在纸上把答案写了出来:“对不对?”

    数学老师在周围巡视,发现了宋祈年的演算稿纸,居然完全正确,有些惊讶:“你学过吗?”

    宋祈年摇摇头,表示自己第一次接触。

    “写的不错。”数学老师肯定。

    周书宁也有些震惊,但依然不怎么相信,绝对只是凑巧,向晚晚生不出聪明的孩子,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难道他是一个天才?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开了,周俊山也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就和学校商量,学校也很重视,组织了一场小测验。

    结果出乎意料。

    他居然能做出六年级的题,甚至将近满分。

    周书宁不淡定了,晚上偷偷看着他,她们之间到底有哪些不一样,怎么差距这么大,难道他随他的爸爸?

    而宋祈年全然不知,吃着自己的饭,只是觉得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

    就这样宋祈年顺利的留在了六年级,和周书宁当起了同桌。这下她就不开心了,因为两人之间的差距决定她受到批评教育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