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在线阅读 -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460节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460节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王亚迪并没有讲。

    那就是内燃机的技术,国内绝对是远远落后国外那些汽车豪门。

    想要在这个行业做大做强,在王亚迪看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现在最好的汽车技术,都掌握在西方国家以及岛国的手里。

    技术封锁太严重了,想要闯出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国内的内燃机技术想要追上国外的话,王亚迪认为最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内燃机在国外,已经发展了一两百年的时间了。

    在底盘,变速箱等地方,技术也是相当的成熟。

    而在这些方面,华夏基本上可以说都是空白的。

    想要短时间追上西方国家,是不可能的事。

    当年大众就凭一个过气的桑塔纳,就轻松碾压国内汽车行业了。

    陈江海微微一笑:“我说的不是汽车,而是电动汽车。”

    听到这里,王亚迪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没有想到,陈江海竟然会提出这么一个想法。

    愣了一会儿,王亚迪这才说道:“陈总,以现在的电池技术,恐怕还不能够为一辆汽车提供动力吧?”

    陈江海微微一笑:“一块电池当然不行,可以把很多块甚至几百块电池组合在一起,再弄一个智能系统,我觉得问题就不大。”

    听到陈江海的这个想法,王亚迪忍不住点了点头,听起来倒是可行。

    话是这样说,可是王亚迪还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毕竟这只是陈江海的一个想法,想要落实到实际上,可没有那么简单。

    汽车,可不是电池,也不是无人机。

    一台汽车,加起来几万个零部件,不是什么企业都有资格去涉足的。

    就算是电动车的零部件少,可对于比亚蒂来说,这就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能不能做好,王亚迪眼下实在没有什么信心。

    其实现在通用,已经在做电动汽车了,并且有一部分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

    不过,这些销售的车型全部在国外,华夏这边还是没有的。

    现如今的电动车,可以说是相当的不行。

    要知道,它的续航才一百多公里,根本就不太实用。

    陈江海继续说,比亚蒂想要继续发展的话,就必须开拓新的事业。

    现在国家已经在讨论新能源汽车了,这是一个机会。

    比亚蒂要是能够提前进入这个行业,未来可期。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王亚迪的担心立即就少了很多。

    “陈总,这个消息靠谱吗?”王亚迪忍不住问道。

    陈江海点头道:“没错,如果有可能的话,新能源可能会成为八六三项目。”

    有了这句话,王亚迪就更加放心了。

    现在陈江海看好这个行业,同时国家也会支持的话,那这个行业的未来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其实王亚迪更相信的,是陈江海的眼光。

    毕竟,现在谁都知道陈江海的眼光,那绝对是万里挑一,极具前瞻性的。

    之前陈江海投资的那些企业,一开始的时候并不被人看好,可是现在都发展了起来,而且一个个都是炙手可热如日中天的样子。

    每年为陈江海赚的那些钱,其他人根本就不敢去想。

    如果陈江海认为电动汽车能够赚钱的话,那王亚迪愿意为此投入科研力量。

    想了一下,王亚迪干脆地表态道:“陈总,那您说要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第1653章 这一手玩的真大

    陈江海竖起一个手指道:“这样,前期先投个一千万吧!”

    “你这边负责研发汽车电池技术,我这边去跑一下电动汽车的生产牌照。”

    这一千万在陈江海看来,就跟一块钱一样,根本就不值一提。

    王亚迪有些诧异道:“陈总,要知道造车可不是造玩具,光有电池技术和汽车牌照可是不行的。”

    “对啊,想要让电动车上路的话,这里面的技术可多着呢,我觉得咱们从现在开始准备,起码还要花上十年八年时间呢。”陈江海直接说道。

    王亚迪一想也是,没有必要这么着急。

    “陈总,那我们是不是要找个合作伙伴呢?”王亚迪随即又问道。

    听到王亚迪这样说,陈江海直接道:“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我们要搞,就搞个大的。”

    有这些年的准备时间,比亚蒂完全可以把整套汽车生产的流程,一步一步搞出来。

    找什么合作伙伴,全部流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它不香吗?

    一开始,王亚迪原本以为陈江海是想用合作的模式。

    比亚蒂提供电池技术,再找一个能够造车的企业,两者合作把电动汽车给造出来。

    可是现在看来,陈江海并不想再找一个合作伙伴,还是准备自己建一个汽车工厂。

    要知道现在国内的车企,基本上都是合资的。

    也就是说,华夏这边出市场,而外资那边出技术。

    想要靠自己生产出一辆属于华夏的汽车,这无疑是在痴人说梦。

    毕竟,在汽车技术方面,华夏实在是太落后了,让人连追赶的心思都觉得奢侈。

    王亚迪沉吟了一会儿,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

    听到这个问题,陈江海则沉声说道:“如果华夏一天没有这方面的技术,那我们是不是一天就要被他们扼住喉咙?”

    这一番话,彻底让王亚迪震惊了。

    他没有想到,陈江海要进入汽车行业,竟然是因为这个。

    爱国企业家,这个称号对于陈江海来说,真的是太合适了。

    陈江海说的很有道理,华夏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这样才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陈江海一挥手,说了一句后世极为经典的顺口溜,“只要我们能够实现弯道超车,以后比亚蒂在国际的汽车行业,都能占有一席之地了。”

    陈江海这番话语,让王亚迪热血沸腾了起来。

    在开拓自家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为国做贡献的话,王亚迪自然是非常愿意的。

    激动之后,王亚迪又郑重地说道:“陈总,你知道如果这样做的话,一千万是远远不够的。”

    一千万用来研发电池的话,也只能算是马马虎虎。

    可要是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生产线,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看的。

    陈江海则不以为然地说道:“资金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计划的金额,足够支持咱们的事业了。”

    不说陈江海手上的流动资金,光是陈江海拥有那些岛国的企业股份,这就已经足够了。

    有技术,有资金,有方向,还怕研发不出超一流的技术?

    有王亚迪带领,陈江海相信这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在的国内,正处于金融风暴后遗症中。

    很多国企和外资企业,都面临了倒闭的风险。

    他们此时最想做的,那就是把手上的企业,全部卖掉。

    只要能够止损,那就是最好的。

    这就是现在做这件事,最佳的时刻。

    汽车用的最多的材料,自然就是钢铁了。

    恰好此时国内的钢铁行业,正在遭遇滑铁卢。

    国内很多的外资,都想把手上的这些亏损企业全部打包卖出去。

    现在大部分的外国企业,都在开始撤资了。

    撤不掉的,只能作为不良资产放在那里,不再管它了。

    因为再管下去的话,就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得不偿失。

    如果有人愿意接手的话,他们自然是巴不得尽快出手。

    比亚蒂刚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把这些企业低价收购过来。

    说不定经过这么一场收购大战,能够把整个车企的基本生产框架都给建立起来。

    这样一来的话,比亚蒂说不定会成为华夏首个拥有整车生产资质的车企。

    要知道,现在的华夏,能够拥有全车生产资质的民族企业,根本就没有。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比亚蒂在汽车行业名声大噪了。

    当然,想要让消费者买单的话,比亚蒂必须拿出令人满意的成绩才行。

    不得不说,陈江海这一手玩的真大。

    王亚迪听完后,被陈江海的大手笔给惊到了,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陈江海这真的延续了他一如既往的做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