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在线阅读 -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833节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833节

    这两年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农家乐这种形式,生意应该不会太差才对。

    “二叔,您先别着急,把情况先跟我说说。”

    陈江海跟着安慰道。

    陈从军轻叹了一口气,随后把这段时间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起来。

    算起来,农家乐已经经营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了。

    小龙虾成熟期通常是在七八月,这个是最好的开业时间。

    开放之后,一开始是有不少人过来了。

    他们来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看看首富陈江海的家乡。

    同时,听说这里有吃有喝,还有玩的,自然是想来见识下。

    开始客人们觉得十分的新鲜,来的人数还真不少。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来客就渐渐少了。

    到现在,每个月来的人就那么一些,生意越来越凄惨。

    听完陈从军说的这些,陈江海一时也琢磨不透,这问题到底出在那里。

    想了想,他跟着问道:“二叔,你们一般是怎么接待客人的?”

    听到陈江海的这个问题,陈从军一头的雾水地反问道:“直接把他们领进来就好了,还要怎么接待?”

    陈江海听了哭笑不得,他大致能猜到,这问题是出在哪里了。

    “二叔,人家是来消费的,你这接待不做好的话,人家怎么会再来?”陈江海有些无奈道。

    陈从军赶紧问道:“那要怎么接待?”

    “很简单,先给他们去介绍一下农家乐的情况,然后告诉他们有什么东西可以玩的。实在不行的,还可以让人带他们去玩。”陈江海解释道。

    农家乐这种地方,陈家村现在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很多人没有玩过这个东西,自然不知道怎么玩才好玩。

    这个时候,农家乐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充当这个角色,教消费者们怎么玩。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结果就会跟现在一样,没有多少人会再来。

    没有人带领的话,游客们最后只能点个小龙虾吃吃。

    至于其他的东西,他们不知道怎么玩,也找不到人问。

    游客们单纯是为了吃小龙虾的话,他们根本没必要跑这么远。

    现在海底捞的小龙虾才是最好的,想吃小龙虾的都去海底捞去了,顺便还能吃点别的东西、

    农家乐的果树和家禽都还没准备好,单独为了吃个小龙虾跑这么远,当然是很不划算。

    想要吸引足够多的客人,农家乐一定要有很多配套的设施和活动。

    知道了症结所在,陈江海也就知道该怎么解决了。

    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选几个年轻人出来,好好培训一番。

    培训的内容,就是关于农家乐的吃喝玩乐。

    只要游客们开口问,他们必须立马回答。

    有了体验感,游客们觉得这钱花的值,那他们下次就会再考虑这里了。

    来的多了,这口碑就出来了。

    到时候一带十、十带百,这生意就算是做出来了。

    “江海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现在就去办这件事。”

    陈从军听完了陈江海的这一通解释,总算是有些明白过来问题究竟出现在了哪里,立马说道。

    陈江海笑着道:“二叔,你要记住一件事,那就农家乐说到底是一个服务行业,服务这一块一定要做好的。”

    “服务?”

    陈从军愣了下:“不是培训几个年轻人出来就行嘛?怎么还说上这服务了?”

    陈江海微微一笑,也没有什么不耐烦,好好跟陈从军讲了一下服务这个东西。

    这就好比有两个饭店,一个店的饭菜味道很好,另一个稍微差点。

    在服务这一块,味道好的店从来不在乎,觉得饭店把饭菜做好就行了。

    客人觉得店里卫生差,却得不到改变。

    客人想喝茶,还得自己去倒水。

    客人觉得天气热,但是没有空调。

    ……

    有了这些体验,客人下次绝对不会再来这个店里吃饭了。

    至于味道稍微差一点的店,不管客人说什么,他们都记在心上。

    客人一进来觉得口渴,立马就有服务员把水端上来。

    客人想点菜,服务员便立马给他推荐店里的特色菜……

    有了良好的体验,客人们下次就还会选择这家店。

    听完陈江海的话,陈从军担心道:“江海,你说客人们会不会因为之前的事情,不愿意再来我们这里的?”

    陈从军的担心,多少还有有点道理的。

    有了之前糟糕的体验,客人们愿意再来的可能性,会小很多。

    第921章 这可谓是有利有弊

    陈江海微微一笑,“二叔,你可以去电视台打点广告,同时推出一些优惠活动,加上优质的服务,我想农家乐的生意会好起来的。”

    “江海,我先培训人吧!其他的事再好好合计合计,这次可不能再像上次那样闷着头乱来了。”

    陈从军听到居然还要打广告,觉得得好好考虑考虑。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陈从军觉得之前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细致的规划,很多事情过于盲目。

    这次必须得一步一步来,不能着急。

    农家乐再也承受不住第二次的失败了。

    他也绝不希望村里的人看自己的笑话。

    陈江海当然也知道二叔的顾虑,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简单叮嘱了陈从军几句,这才挂断了电话。

    如果这次还不行的话,陈江海已经打算到时候物色一个有相关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过去了。

    盘活一个农家乐而已,他有的是办法,现在先让二叔他们折腾一阵再说。

    失败了的话就当累积经验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秋海因为见义勇为基金的事,频繁上了报纸。

    这件事影响还是很大的,全国媒体都开始报道这则新闻。

    在现在这个年代,正能量这个词还没有出现。

    现在一个民营企业能一掷千金,主动来做这样的事,确实能够得到很多老百姓的好感。

    托基金的福,秋海大部分的产品,销售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

    岳宏盛子坐在办公室里,看着下面报上来的数据,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秋海的销量,上涨的速度还是相当可观。

    尤其是在这个时间点,能有这样的销售业绩,实在有些出人意料。

    岳宏盛此时也明白过来,打广告并不一定要请明星。

    有时候做一些实事,老百姓会更容易的记住这个品牌。

    “陈总在广告这一块,国内是没一个人能比得上他了。”

    岳宏盛充满感慨地说道。

    秋海的那些项目负责人,此时也都很好奇,为什么销量突然就上涨了?

    到下面的经销店里一打听才知道,原因就是这个见义勇为基金。

    这些门店经理们是不得不佩服,大老板这一手实在是太漂亮了。

    十月二十八号,平山政府把所有的见义勇为称号获得者,都请到了政府大楼。

    秋海这边,岳宏盛也获得了邀请,他自然是满口答应的。

    秋海市见义勇为基金的发起人,自然必须得有人到场。

    陈江海肯定是不愿意去的,所以只能是他去露这个脸了。

    今天记者来了很多,看来市里面很重视这件事。

    刘市长也是十分高兴。

    因为这件事也得到了上面的肯定。

    有了上面的肯定,这意味着什么,刘市长心里明镜似的。

    有鉴于此,刘市长对岳宏盛也是十分的客气。

    在此之前,秋海在平山已经是绝对的利税大户了。

    光是凭着这点,刘市长对秋海一向都是很重视的。

    现在有了见义勇为基金的连锁反应,刘市长对秋海的印象就更好了。

    见义勇为基金是秋海提出来的,而且直接交给政府方面监管,也就是说刘市长这个功劳,最大的功臣就是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