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都市小说 - 华娱1997在线阅读 - 华娱1997 第481节

华娱1997 第481节

    反倒是女主范小胖,比原版大蜜蜜确实强些,但总体来说还是演员里最拉胯的一个。

    固然有北斋这个女主没有丁白樱讨喜,但范小胖的演技,也确实是弱项。

    平时或许显现不出来,但是和曹轩这帮业内精英一比,还是明显差了不少。

    尤其是同为女演员的西宫娘娘,对比极为明显。

    虽然曾大美人实战不多,但是正儿八经的中戏表演硕士,理论吃的透透的,学生表演也经常辅导教学,各种话剧、电影浏览评析,对表演是有深刻理解和认识的。

    别看许多演员演戏不少,但是他们光演不琢磨,程序化工作,对本身业务能力增幅有限。

    曾大美人演的不多,但天天琢磨表演,但凡拿准了角色,表演经验到位,水平是非常高呢。

    曹轩个人觉得,单纯从演技掌握来说,西宫更胜东宫。

    胡婧天赋不差,但有时候没办法把所有的情绪和专注都投入到表演当中。

    近两年尤其如此,东宫娘娘把许多精力放在了表演之外,演戏谈不上玩票,但也没有当初那么纯粹较真。

    简而言之一句话,演员成了副业。

    不碰到像《男人恋爱时》《我们俩》这样她喜欢,或者质量极好的剧本,胡婧不会努力压榨自己,自然而然也无法发挥自己全部的实力。

    相比之下,曾大美人心思没有那么杂,平时除了学校、家里两点一线,就是偶尔外出拍戏。

    而且由于是老师,常常对学生的表演态度等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连带着自己也是如此,拍戏极为认真,也愿意有心琢磨角色。

    比如这部《绣春刀2》,光是丁白樱的人物小传,西宫娘娘就写了近万字,比剧本给她的人物剧本字还多。

    看着她自己梳理编造的人物经历,曹轩觉得拿来拍部丁白樱的系列番外电影都够了。

    曹轩扪心自问,他倾向于曾大美人将来的艺术成就可能比胡婧更高。

    但这话也不敢肯定。

    毕竟胡婧的底子也不差,而且名气更大,有格外影响加成,万一碰见一个喜欢的戏,她拼命演,然后爆了,拿奖拿到手软。

    说到底,东宫现在已经有一个百花影后在手,西宫却连个像样的影视奖项提名都没有。

    这段戏拍了不到三个小时,安排其他戏份,曹轩几人获得了大半个小时的休息机会。

    回到休息区,王志闻抻了抻老腰,轻轻锤了锤腰后,做了几个伸展运动,《绣春刀2》拍摄强度不小,时不时还有打戏训练。

    对于老王这种年近不惑,之前又基本上没有什么打戏经验中年男人来说,工作时间长点就会有些疲乏。

    更何况老王年轻时出了名风流,百战之躯,难免亏空。

    相比之下,一直锻炼身体并注意养生的曹天王就轻松多了,有时和西宫娘娘外出加加班,第二天照样精力十足。

    “王老师,我那有些别人送的香江药酒,都是好东西,补肾强身,回头给你寄两瓶吧。”

    “行,回头我把地址发你。”

    王志闻和曹轩混的挺熟,也不和曹轩客气,主要他知道曹轩有钱,手里的肯定是好东西。

    当然,他也不白嫖曹轩的东西,平时也指点传授一下曹轩自己的台词经验,这点药酒也算是曹天王的束脩了。

    “曹总,这酒贵吗,我有个朋友……”

    秦浩忍不住厚着脸皮凑了过来,曹轩惊奇的看了他一眼。

    “不会吧,浩子,我记得你比我还小几岁,怎么这么年轻就……”

    “咳咳,帮我朋友问的。”

    秦浩挠了挠头,一招无中生友,他其实倒是不虚,但是男人嘛,听到这种好东西总是忍不住试一试。

    曹轩其实也理解这种心理,他这个酒其实更多的是补气回元,属于保健养生的酒,正常人也能用。

    “钱不钱的就算了,好好拍戏,回头杀青了我送你…朋友两瓶。”

    “谢谢曹总。”

    秦浩挺高兴,王志闻也过来好奇询问:“都是什么原材料,咱们自己能配吗?”

    “配方给你们也没用,原料你们也别问了,反正我还不至于给你们假酒。”

    曹轩不置可否,他的药酒说是香江送的,其实是个幌子,实际上是他找老师傅给配的,然后去东南亚等地收集材料酿的酒,很多原料比较敏感,能喝不能说。

    秦浩还有点小懵,王志闻已经心里有数,不再多说,而是自顾自展开手里的杂志,浏览了一下新闻,轻咦出声。

    “赵苯山入主辽足,怎么还玩上足球了?”

    “哪呢?哪呢?”

    老赵的国民度不是盖的,王志闻一声轻呼,秦浩连带着旁边的几人都惊动了。

    “赵老师这么有钱,还能玩足球?”

    曹轩工作比较多,休息时基本笔记本电脑不离身,正等着开机,听到这话,回了一句。

    “别小看人家,赵老师自己拍电视剧,还投资剧院、矿产、酒店、地产,在东北是有名的企业家。”

    2005年互联网信息还没有发达到那种透明程度,再加上老赵基本活动在东北一带,而且之前处事还比较低调。

    如果不是打过交道或者刻意搜索的话,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春晚小品王的身家。

    不过这次和辽足的绯闻,算是让老赵在全国范围出了些风头。

    “曹总,我记得您也是足球迷,有没有也想弄个俱乐部玩玩。”

    谷珈秦浩好奇询问,繁星势大,许多人哪怕不清楚曹轩的具体身家,但也知道不是一般商人,起码不会逊色老赵。

    国内外企业家投资足球也不新鲜,他们都有点好奇,这位年轻富豪会不会也跟着掺一脚。

    “拉倒吧,中国足球水太深,玩不起。”

    曹轩断然回道,他有钱花不了,多捐几个希望小学、帮助帮助孤残老幼给家人积德不好吗,吃饱了撑的去玩中国足球,那不是自己找气受。

    就像老赵,别看现在风光,后面入主辽足不到半年就马上开溜,要不是他聪明,光靠名气吆喝,没怎么掏钱,恐怕要被坑的够呛。

    而且,曹轩一直觉得国内足球俱乐部投资环境的风水不好,比如——

    万达的老王大笔投资足球产业,结果被迫断臂求生,大规模撤出足球领域,然后就转危为安了。

    恒大的许皮带打造中超王朝,结果背负天价债务。

    苏宁的张老板日渐困顿,以至于刚拿了中超冠军,俱乐部就没了,创造足坛奇迹。

    申花的前任朱老板玩了几年足球,九城游戏从互联网顶尖游戏公司,一度到了差点破产的地步。

    其他的中小企业就更不必多说了,好一点的只是走下坡路,不好一点的都没有影了。

    当然了,有一说一,这些企业麻烦其实主要是经济和行业大环境,或者公司内部发展不顺所导致的。

    实际上和足球关系不大,甚至是牵强附会,但曹轩可能是有色眼镜,总还是觉得不吉利。

    所以,为了自己的血压和财运,曹轩觉得应该拒绝赌、拒绝毒、拒绝投资足球………

    “国内足球环境确实不好。”

    旁边有几个足球迷跟着连连点头,去年亚洲杯决赛失利,或者说在2002年世界杯之后,国内足球的破事越来越多,老球迷一提就叹气。

    不过也有其他人提议:“国内不行,老板可以投资国外呀,买个豪门,签了贝克汉姆岂不是美滋滋。”

    “拉倒吧,国外水更深。”

    曹轩一脸唏嘘,投资国内俱乐部,就算赔了钱,多多少少也算是给中国足球或球迷做了一点贡献。

    投资国外俱乐部,万一出点什么事,人家一制裁,卖都卖不了,洋鬼子吃人不吐骨头的……

    眼见曹轩没兴趣,话题也很快歪楼到了今年的欧冠,

    没有再理会这帮脑洞大开的球迷,曹轩自顾自浏览网页,没过一会,一股熟悉的薄荷香风出现在曹轩身后。

    不用回头,曹轩就知道西宫娘娘来了,一方面他熟悉曾离的味道。

    还有就是,剧组的老爷们身上没香味,只有女生可能才会喷些香水和化妆品。

    而全剧组有胆子他玩电脑凑过来看的女人,也就曾离,公司地位加重的范小胖勉强算半个,但是西宫娘娘在此,她不敢随便造次。

    “看什么呢,豆瓣?”

    曾离好奇的看了一眼,位置语气恰到好处,熟捻但不亲密,这也是两人的剧组相处状态。

    虽然有点掩耳盗铃,剧组一半以上的人,都觉得他们俩不简单。

    “之前不是说过吗,想收购一家影视信息数据网站,我现在正考察呢。”

    这也不是什么商业秘密,曹轩也没瞒着,直接就开口解释了一下。

    之前就说过,曹轩的文娱版图里,类似豆瓣和猫眼这样的评分信息推荐社区和购票网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现而今电影市场还没繁荣,线上票务可以做,但想完全发展起来还得等几年。

    不过。像豆瓣这样的评论推荐社区,已经可以着手重点布置了。

    这种近乎于把握影视口碑评分的重要平台,你不占领,让人抢先拿了,就得处处受制。

    2005年4月,豆瓣已经刚刚建站没几天,帖子数量和用户寥寥,曹轩逛了一圈,还没有他博客评论区热闹。

    不过这已经不错了,类似专业影视网站很少,基本上都是天涯或者是其他论坛的子板块,比较有名的时光网,要到明年才能出现。

    曹轩一直犹豫,是直接收购豆瓣投资让它发展,还是自己重新建立一个新网站。

    投资豆瓣,最为省事,但是豆瓣的行事风格他不是很喜欢,而且可能会和创始人产生主导权纠纷。

    曹轩不管企鹅,是因为他的重心不在互联网,但是这种事关自己文娱战略的平台,他难免会经常插手,这也是为啥曹轩收购某点大部分股份的原因。

    他要掌握绝对话语权,免得和管理者形成冲突!

    某点还好,曹轩更注重网文的各种版权改编衍生,对网文本身发展并不是特别在意,某种程度上和某点的管理团队是互补,几乎没有什么矛盾。

    豆瓣就不一样了,曹轩个人是不喜欢,甚至是厌恶豆瓣的一些风气,如果是他旗下的产品,肯定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下。

    这种情况下很难不和创始人团队形成冲突,以曹轩的脾气和资本,99%是对方滚蛋。

    但要说明的是,虽然豆瓣的风气不佳,但创始人团队确实是发展的重要关键,把他们踢了,豆瓣不说成了空架子,也是伤筋动骨,而且也不利于曹轩投资人的名声。

    收购豆瓣本来是为了省事,但要是这么经历一摊子的话,反而麻烦更多。

    尤其是豆瓣刚刚起步,等同于一个摸着石头的新站,再建一个新站,也只不过耽误点时间,在曹轩的资金支持下和金手指指点,很容易就能追上来。

    唯一的难点就是找人来做这个新网站。

    曹轩想到了一个人,这位还在艰难创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相信他的团队能给曹轩带来一个非常棒的“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