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在八零年代搞钱在线阅读 - 在八零年代搞钱 第245节

在八零年代搞钱 第245节

    实打实的干,村干部跟村民们也是打心眼里服他。

    “文瑞,既然你喜欢学,想学,就好好学。”沈山是这么说的,“要是哪天不想学了,想回家了,跟爸说,爸去接你。”

    小文瑞认真的点点头。

    方如凤还是来送儿子了,眼睛红得厉害,像是哭过。

    跟她一块来的还有方如柳,方如柳的脸做了几次手术,脸上的疤浅得看不出来了,可方如柳还是很在意这块疤,她把头面的流海剪得长长的,把受伤的脸半遮住,性子也是完全变了,不像以前,敢爱敢恨,什么事都不怕。

    现在的方如柳,谨慎又保守。

    她悄悄的看了一眼梁松,很快又收回目光 。

    她知道这好看的男人是大姐夫的妹夫,是结了婚的,方如柳虽然心动过,但是那只是心里想一想,她知道自己跟那人是不可能的。

    她这次就是想过来,多看几眼。

    “你知道你王婶子吗,你就是给你保媒的那个,”吴桂英跟沈夏说,“她上回来市里,找咱们家铺里买东西,你说表妹的那个对象,人不行。”

    “表妹?妈,你说吴敏啊?”沈夏问,“她有对象了?”

    “是啊。”其实,吴桂英大哥家里的事,吴桂英是不怎么清楚的,自从两家闹掰后,吴桂英回娘家的时候,那边都没给好脸色看。吴桂英又不是专门回去受气的,自然也一样不给好脸,这样一来,关系压根就没缓和过。

    吴敏找对象跟订亲,吴桂英都不知道。

    没人通知她。

    吴桂英知道,这大嫂就是故意的。

    她是打定主意了,那边不通知,她就不去。

    这王媒婆跟吴桂英关系好,听到了一点风声,知道那要嫁的姑娘是吴桂英的外甥女,特意过来告诉吴桂英的,那男方家里是个火坑,别看里头跳。

    “妈,这事关婚姻大事,你就托人跟表妹说一声吧。”沈夏说,“就别自个去了,免得受气。”

    正说着,小林又来了。

    “姐。”

    “怎么了?”沈夏问,“工厂的工人不愿意学吗?”

    “对,原厂的那些老员工不肯学新东西,又想拿工资。”小林(林子峰)语气不急不缓,管了一年多的工厂,他算是历练出来了,“我觉得还要砍掉塑料厂这条钱,他们的厂房挺新的,可以做罐头厂的车间,还有那地……”

    沈夏想了想:“这样吧,你先派人去盯一下,看哪些人是愿意干活的,把名字记下来,至于那些刺头,还有那些想磨洋工的,就不用理会了。记好后,就跟他们说以后这厂子就是罐头厂,到时候我找人把这塑料厂的机器买下来……”

    “那些东西有用吗?”小林不懂。

    “有用的。”沈夏说,“你把能用的人名单写下来后,就可以按你的方案来了。”

    小林点点头。

    火车来了。

    沈夏顾不上跟小林说话了,“再有什么不懂的,等我回去,发电报,打电话都可以。”

    “好的,姐。”

    塑料厂没撑过两年,还是破产了。

    因为第二年是净亏损的,不是没赚钱,是账结不回来,资金断了,成了死账。

    员工工资发不出来,拖了半年,都快闹疯了。

    只好卖了。

    连厂房机器带地皮一起,价钱不低。

    沈夏这次回来,就是买这厂。

    罐头厂的厂地不够用了,得扩大,这塑料厂现成的车间跟厂房,还有员工宿舍,买下来直接就能用。

    沈夏没有压太狠的价。

    现在买下的价格没有特别划算,但肯定也不亏。

    要知道,塑料厂那一片以要开发的,就算是什么都不干,拖到二十世纪,也是要拆迁的。

    火车来了。

    “妈,我们走了。”

    “下回什么时候回来啊?”

    “不知道呢,尽量过年回。”

    沈夏跟梁松一起,带着小文瑞坐上了火车。

    吴桂英在后面使劲挥着手。

    方如凤的眼泪一直掉,火车一开,她这眼泪就没停过。

    沈山递来方巾,“擦擦。”

    方如凤接过来,一边擦一边埋怨沈山,“那么小的孩子,非要送去那么远的地方。”

    沈山叹气,“你当我不想孩子,那这样,你把这边的事放下,去京市陪孩子怎么样?”

    这,方如凤犹豫了。

    她还真有些放不下。

    -

    沈夏跟梁松带着小文瑞在中转站下了车,在候车厅的时候,突然有人拍了一下她的肩膀。

    她转头一看,是个小孩子,五岁左右的模样,长得虎头虎脑的。

    小孩子原本是兴高采列的拍着沈夏的肩膀,可等沈夏回头,小孩子有些呆住了,“你不是杜鹃姐姐。”

    原来是认错人了。

    沈夏笑着说:“你看,值班室在那边,要不要我带你过去?”那边有广播。

    小孩子点点头。

    沈夏跟梁松说了一声,带着小孩子去找了值班室的民警。

    这孩子跟家人走丢了。

    得广播通报一下。

    很快,广播就响了,“杜鹃同志,你的弟弟在值班室,请过一趟。”

    过了一会。

    人来了。

    结果来的并不是杜鹃姐姐,而是一位站姿挺拔的男同志。

    “何团长?”沈夏认出来人了。

    “沈夏?”何团长也认出沈夏了,又看看沈夏身边的孩子,“是你把我儿子送到这的吗?谢谢。”

    “你儿子?”

    “对,我家老三。”何团长上前,把小儿子牵在手里,“当初孩子病得厉害,我还托你帮忙照顾了一下我家两个大的,你还记得吗?”

    当时何团长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小儿子又病了,得去医院,两个大的没人管,差点丢了,何团长在安市也不认识什么人,之所以让沈夏帮忙,一来是见过,二是他知道沈夏家在哪,出了事可以找上门去。

    两人聊了一会。

    沈夏才知道,何团长结婚了,小孩子嘴里的杜鹃姐姐就是何团长的新婚妻子。

    何团长笑了“别听孩子瞎说,杜鹃今年26了,孩子该叫她阿姨。”

    他跟杜鹃也是相亲认识的。

    “恭喜。”沈夏笑着祝贺。

    何团长这才知道沈夏也结了婚,孩子都有了,相互道了喜。

    梁松带着小文瑞过来了,脸色冷冷淡淡的,挨着沈夏站着。

    何团长觉得后脖凉飕飕的。

    哪吹来的冷风啊?

    “这位是?”梁松问沈夏。

    “何团长,”沈夏一看梁松这样,估计又是干醋了,赶紧解释,“他带老婆孩子回来探亲的。”

    梁松一听到老婆孩子这几个字,神情变得轻松起来。

    走时,沈夏还看到了何团长的新婚妻子杜鹃,长得冷冷清清的,不过在看到孩子的时候,脸上一下子就笑开了。

    看来是是喜欢孩子的。

    孩子扑到杜鹃的怀里:“杜鹃姐姐,我可想你了。”

    “叫阿姨。”

    沈夏跟梁松带着小文瑞走远了。

    杜鹃问何团长:“那是你前妻吗?”

    何团长否认:“不是,就是以前的一个相亲对象。”

    杜鹃嗯了一声。

    -

    吴桂英没听沈夏的,没托人去跟吴敏说,而是自己回了趟娘家,去了吴敏家,她在来之前还去打听过那户口人家。

    说是黄了两门亲事。

    仔细打听,像是那男方有什么隐疾。

    吴桂英虽然跟大哥一家闹得了些不愉快,可结婚这是人生大事,开不得玩笑。

    “大嫂,那家人你再打听打听,说了两门亲,都退了,说是男方有隐疾,我觉得这结不用结得这么急。”

    “急?我能不急啊,我家吴敏都26了,我看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吧。”大嫂肖红春讥诮的看着吴桂英,“我说,你这巴巴的来,是不是觉得我家吴敏的婚事太好了,想搅黄啊。”

    吴桂英被肖红春拿着大扫帚赶出来了,“你给我走,我家不欢迎你!”

    还说呢,“我看你就是红眼病,怕我家吴敏嫁到城里,抢了你闺女的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