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在八零年代搞钱在线阅读 - 在八零年代搞钱 第180节

在八零年代搞钱 第180节

    和好了?

    关小茹不是把梁仪看中的符东明给抢走了吗,不是反目成仇了吗。

    和好了?

    沈夏歪过头,盯着梁松的眼睛看了一会,“你会不会是看错了?”

    “不会,当时符东明也在呢,他跟关小茹挨着走的,梁仪在旁边,三个人有说有笑的。”梁松很冷静的说道。

    沈夏真有点看不懂。

    想了半天,问梁松,“你妹妹随谁啊?”脑子那么差,都这样了,还能跟关小茹和好呢?

    还有说有笑。

    不怕再被坑一次吗。

    梁松道:“不知道。”他也觉得梁仪的脑子不够用。

    火车到了。

    两人上了火车。

    -

    安市。

    电气厂。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省电气厂来的几位领导坐到了主位,电气厂的张厂长跟游主任坐到了下面。

    “春风牌吹风机是咱们电气厂做的,这吹风机现在出了名,咱们厂是连名字都没人提。”省里来的领导寒着脸,“春风牌吹风机是咱们安市的牌子,是咱们安市的光荣。”

    张厂长跟良主任坐在下头,都没有说话。

    省电气厂的领导说了一堆大话 ,空话之后。

    看向了张厂长,“你这吹风机,先不要出货了。”

    “年书记,这可不行,这签了合同的,必须出货。”张厂长表情严肃,“要是出不了化,得赔钱的,一桩卖买下来,要赔五万块钱呢。”

    这么多。

    那位年书记沉下脸。

    张厂长说:“这次是两批货,是一块出的,要是都压下来,最少十万。年书记,我觉得就算路们上面有钱,拿这么钱下来当赔钱,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啊?”

    “她说赔就要赔啊?”

    张厂长说:“签了合同的,白字黑字写着呢。”

    这场全议,不欢而散。

    张厂长跟良主任出来时,心情很沉重。

    他们都明白,这上头的领导看春风牌吹风机打响了知名度,又无意知道是这吹风机是他们电气厂生产的,现在过来,是想把这个牌子从沈主任的单位手里弄过来,变成摇钱树。

    第83章

    欠钱

    安市。

    沈夏跟梁松从火车站出来, 外头下起了小雨。

    吴桂英一早就来了,手里拿了两把伞,看到沈夏他们出来, 赶紧过去了:“我还怕你们没带伞。”说着递了一把过去。

    沈夏往吴桂英身后看了看, 没看到父亲沈大国。

    “妈,怎么就你一个人?”

    吴桂英看到沈夏本来脸上是笑着的, 听到这话, 脸上的笑都快维持不住了, “回去说。”

    沈夏听这话,就知道肯定是有事。

    估计她妈当梁松在这里, 不好当面说。

    吴桂英领他们回了家, 回去的路上, 小雨变成了大雨,本来吴桂英还想中午去外头饭店吃的。她今天实在是没有心情下厨,可眼看着雨越来越大, 溅到地上的雨滴都能把鞋子打湿,到底还是改主意了。

    今天元宵,沈夏两口子又回来了, 铺子没开张。

    吴桂英给李寡妇放了一天假,看这样子, 李寡妇应该在自己的屋里休息。

    沈夏发现, 沈大国也不在家。

    这是怎么了?

    “妈, 爸呢?”

    吴桂英道:“去你三叔家了。”

    又去三叔家?

    沈夏观察了一下吴桂英的脸色,发现她妈脸色没什么变化。

    竟然不反对?

    或许, 不是跟钱有关的。

    吴桂英对沈夏两人说道:“你们上楼去看会电视, 等会饭好了, 再下来吃。”

    说完看着外头的大雨抱怨道, “原本说中午在外头吃的,看这大雨,只怕一时半会停不了。”真是伤脑筋。

    沈夏道:“妈,随便煮点面条得了,晚上雨小了,再到外头吃。”省得在家里做。

    又问,“今天元宵,大哥二哥都上班吗?”怎么没看到他们啊。

    吴桂英谨慎措词,“你大哥二哥这会在你三叔家呢,老人在那边,说中午聚一聚。我想着你们今天回来,就没过去。”

    他们自个吃。

    吴桂英想到这沈小兵家那边,绷着脸。

    沈夏对梁松道:“你上去休息会,昨天晚上在火车上你都没休息好,等会补补觉,吃饭了我上去叫你。”

    梁松看得出来沈夏是有话跟吴桂英说,就提着行李上去了。

    沈夏买的电视摆在楼上客厅的正中央,一眼就能瞧见,上面还盖了一个格子的布罩,四边勾着蕾丝花边。

    沈夏把梁松带到自己的屋,开门就看到一水的红色。

    怎么还是红色?

    沈夏真的觉得这新婚都过了。

    这大床上红枕头,红色绸子被套,还有两又红拖鞋,连镜上都贴着红色的喜字,镜子旁边放着脸盆架子,上面还搭了两条新毛巾,这毛巾总算不是红色的了,不过上面绣了两个喜字。

    床的另一边有个木头的挂架衣,旁边就是柜子。

    这摆设像跟之前不太一样了。

    梁松脱下外套,沈夏去楼下拿了热水壶,这边热水壶多,有五个,以前只有三个的,估计又买了二个。

    热壶有四个是热的,另一个里有半壶水。

    沈夏拿着两瓶热水壶上去了。

    把搪瓷脸盆从架子上拿下来,把毛巾放进去,用热水烫了烫,之后把热水倒了,打了冷水上来,又加了点热水,手探了探,水温正好,把烫好的毛巾放进去,让梁松过来洗洗脸。

    “我妈在一个人做饭忙不过来,我下去帮她。”

    梁松拧好毛巾,正要擦脸,听到这话侧头看她,“要不我也下去?”

    “不用了,妈估计还要跟我说说话的,”沈夏又说,“把外面的衣服脱了,再睡。”不许合衣躺。

    梁松知道。

    沈夏下楼去了,帮梁松把门带上了。

    吴桂英把切好的香肠放到盘子里,看到沈夏下来,愣了一下,“你怎么又下来了,要是不想看电视,就回屋休息一会。”坐了二天半的火车,多累啊。

    沈夏搂起袖子,就要帮忙弄菜,还说呢,,“现在没什么节目,妈,这电视屏幕怎么样,看得清楚吗?天线能收几个台?”

    “这电视屏幕清楚得很!现在能收六个台了,只不过有两个台只有晚上有节目,其他台节目多一些,”吴桂英提到电视,来了劲,《地道战》我可看完了!等重播我再看一遍……”

    等说完,才想起来,“这电视你花了多少钱?”

    “四百多。”沈夏正准备三叔家是什么情况,一楼后面的房间出来一个人,是个瘦高的女人,五十来岁。

    这是谁啊?

    沈夏没见过,忽然想起之前跟吴桂英通电话时,说家里招了一个人,姓李。

    这就是她妈说的那位李婶子吧,听说是个寡妇,丈夫死得早,一个人把两孩子拉扯大了。

    “李大姐,这是我闺女,沈夏。”吴桂英介绍道,“夏夏,这是你李婶子,她在这边帮忙。”

    沈夏喊了人,“李婶子。”

    李寡妇应了一声,走过去拿着罩衣往身上穿,就要过去帮忙。

    吴桂英赶紧拦了她,“你今天休息,我家的活我自己来干就行了。”

    “没事,我这不是在休息吗?”李寡妇笑着,她就是闲不下来的性子,刚才在屋里坐了半天,觉得人时间难熬得很。

    李寡妇勤快的帮忙弄菜,揪掉菜上的坏叶了,洗了三遍,这才放到篮子上沥水。之后又去泡黄豆,还顺便把掉在地上的烂菜叶子给收拾了。

    沈夏拿了锅要淘米,被李寡妇抢着干了,“你大老远来的回来,怎么能让你干活呢?我来!”

    李寡妇昨天就知道东家的女儿女婿从外地回来,今天可算是看到人了。

    因为李寡妇的帮忙,沈夏跟吴桂英都没再说家里的事,三人一起,不到一个小时,这顿饭就做好了。

    足足六个菜,干豆角烧鸡,大葱烧煎豆腐,冬笋炒腊肉,彩椒香肠,还有炒青菜,打了一个蘑菇瘦肉汤,原先想着中午去外头吃的,就没怎么准备。

    可既便是这样,家里的食材还是够的。

    有年货嘛,而且年前腌的鸡鸭鱼肉都还怎么吃呢,全在屋里挂着呢。

    吴桂英还说呢,“今天这没准备好,这菜少了些,让梁松千万别嫌弃啊。”又说,“海带泡上了,排骨等会去买,晚上做个排骨汤。”

    不管是在家吃还是在外头吃,都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