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在八零年代搞钱在线阅读 - 在八零年代搞钱 第144节

在八零年代搞钱 第144节

    吴桂英道:“我存着万一以后有个急用呢。”

    孩子的钱是孩子的, 他们自己得攒一些。现在这年纪还能动, 要是以后老得动不了了,那才要指望儿子养老呢。

    她又问, “乔月她大伯明天几天来?”

    沈河道:“早上九点的火车。”明天早上他跟乔月得去接人。

    半个月前, 吴桂英跟沈大国去了一趟乔月大伯那边, 把日子定下来了。

    两个孩子的婚期都定了,吴桂英心情舒畅。

    连娘家大嫂因为吴敏的事过来跟她吵了几架, 都没有影响她的心情。

    说曹操曹操就到。

    娘家大嫂肖红春又过来吴敏过来了。

    吴敏手上长了冻疮, 说什么都不肯在大姑家洗碗洗菜了, 她妈说什么都想让她留下来,私下还跟她说,吴桂英是吴敏亲大姑, 来了肯定是管吃管住的,这手受伤了,会带她去医院看病拿药的。

    只管放心呆着。

    吴敏可没那么厚的脸皮。

    “舅妈, 表妹。”沈河打了声招呼,之后问吴桂英, “是在老家办吗。”

    吴桂英道看了她们一眼, 继续跟沈河说道, “对,你爸说要在老家办, 我觉得, 还是在这边酒店办省事。”菜让酒店, 他们只用掏钱, 多好。

    就累一天,其他时候她还可以在这边开铺子赚钱。”

    她话头一转,“你爸说他来办,还说掌勺的人都请好了,”问沈河,“你的意思呢?”

    沈河道:“老家那边的人总要是请的,等老家办完,我跟乔月再到这边请两边同事去外头吃几桌。”

    这老家有点远,同事不方便去。

    吴桂英觉得这主意好,“那就这么办。”

    可又担心了,“要是在老家办,乔月她伯父那边没问题吧?”乔月这边问过了,哪边办都一样,就是怕她娘家人觉得寒碜。

    沈河道:“我会跟他们说的。”

    吴桂英又问起沈河,乔月她伯父住哪。

    她把二楼的客房收拾出来了,除了她跟沈大国住的那间,然后就是沈河乔月的婚房,再就是客房,沈夏那间征用了,要是住,就住筒子楼。

    反正夏夏也喜欢那边清净。

    沈河想了想道,“大哥说把他那边空着的屋子腾出来给乔伯父住。”

    就是之前方如凤的婚房,现在他们夫妻俩住在沈山单位分到的房子,好久没去那边了。

    吴桂英听到直摇头,“那屋子好是好,可你不知道你大嫂她妈那张嘴,算了,别到头来说咱们图她家房子。”

    沈河道,“看乔伯父的意思,到时候听他们安排。”

    主随客便嘛。

    吴敏看大姑跟二表哥在商量结婚的事,扯了扯肖红春,“妈,大姑忙着呢,咱们走吧。”

    肖红春道:“你大姑忙你还要走?你留下来帮忙!”

    说着把吴敏往吴桂英那边一堆,“大姑子,我家小敏就留下给你家帮忙了。”

    吴桂英这才抬头看向她们:“老家那边还没收拾,你们要是帮忙的话,要不去沈家村,把屋里收拾收拾?”

    肖红春道:“这楼上的大喜字都贴了,不在这边办啊?”

    又乍舌,“大姑你这生意好,一天赚不少钱吧,这结婚是喜事,怎么还舍不得在这城里办呢?”

    她嘴里一句接着一句,“要我说,还是在城里办吧,小河他们还要在这边工作的,这同事得请啊,在是回老家办,这大老远的,也不好叫人家跑一趟?”

    吴桂英有些动摇了。

    肖红春又添了一把火,“你知道红湾村的老黄吧,他家娶媳妇,就上周,在老家办的,那些个大小伙瞎凑热闹,闹洞房的时候往伴娘身上乱摸,伴娘想不开跳河了,还好救起来了,现在伴娘家里人正在派出所闹呢,要把那些人全抓起来……”

    她还偷偷说,“听说新娘也被占了便宜。”被人趁乱摸了好几把。

    沈河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

    这婚闹的陋习竟然还没改掉。

    旁边吴敏听得都害怕起来,“妈,我不当伴娘。”

    “没事没事,沈家村人都懂些礼,不会闹得那么厉害的。”肖红春心道,这边伴娘的红包可不小呢。

    吴桂英发愁:“可这乡里的大菜,你二叔都帮着买了,这要是换……”她一拍脑袋,“就在城里办。”

    那乡里买好的鸡鸭鱼肉,腌起来就是了。

    现在本来就该腌腊肉、腊鸡了。

    “小河,你去定酒席,我去跟你爸说,这结婚地方改了!”吴桂英本来就是风风火火的性子,说干说干。

    立刻就把店子关了门,卷门写了个告示:东家有喜,歇业三天。

    吴桂英去外头找了一个电话亭,给沈家村的村委会打电话,让沈大国过来接。

    结果沈大国不在。

    不光沈大国不在,沈大军也不在,只有孙秋枝在,于是,吴桂英就联系了孙秋枝。

    “秋枝啊,你跟他们说一声,这婚事改到城里办了,这老家就不办了,这买来的肉啊鱼啊都给腌上,像土豆、蘑菇这些菜啊,都带上,一块带到城里来,就放在店里用。”吴桂英一句句的说。

    孙秋枝很意外:“怎么说改就改了?”

    “沈河的意思,我哪知道他怎么想的,”吴桂英胡乱扯借口,“说是要请同事,他同事都是公安局的,乔月的同事是文化馆的,文工团的,咱们那老家太远了……”

    孙秋枝听着这些话,一时为沈河他们高兴,一会心里又泛酸。

    大哥家的孩子发展是越来越好了,她家却……

    唉。

    孙秋枝从村委会回到家的时候,心里发闷。

    她大儿子沈成东调到外地去了,快二个月没见着他了。

    老二呢,那烟草厂的工作说是请了长假,现在在外头东奔西跑的,也不知道在忙什么。现在她就剩小女儿一个指望了。

    亏得秀珠上了大学,让她心里有个安慰。

    一想到小女儿,孙秋枝又想到了唐婕跟自己公公婆婆,天杀的,差点毁了她女儿的前程。

    沈大军回到家,屋里漆黑,灯都没开。

    他媳妇去哪了?

    他进屋开灯一瞧,只见媳妇坐在椅子上发着呆,这是怎么了?

    “心里有事啊?”沈大军问。

    这愁眉不展的啊。

    “沈河的婚事说要到城里办了。”孙秋枝道,“你前大嫂说把鱼肉腌起来,能放的菜拉到城里店铺去。”

    沈大军起身就往外走,“我去跟大哥说。”

    沈大国正在家里收拾桌椅子,屋里好些天没住了,该擦的得擦,该扫的地方得好好扫,还有那鸡窝猪圈,得好好打扫了。

    邻居虽然帮着照顾,但是没那么细致。

    “改了?”沈大国脸色特别难看,“我都跟亲戚说了,就没几点了,怎么能说改就改呢?”桌椅、碗都跟别人说好了要借的。

    沈大军只负责传话,具体是什么原因他也说不清楚。

    这天晚上,沈大国趁着夜色,往城里去了。

    一路走回去的。

    半夜到家,这敲门声把吴桂英吓了一跳,要不是沈河在家住着,她真是不敢下去开门。

    吴桂英跟沈河一块下楼开的门。

    一看,是风尘扑扑的沈大国。

    吴桂英当时就问:“你怎么半夜回来了?”又念叨,“说让你早点回的,明天乔月伯父早上过来,你回来得正好,咱们明天一起过去接人。”

    沈大国本来要问为什么改地方的,被吴桂英这一打岔,差点忘了自己原本要问的事。

    上楼的时候,想起来了。

    “这说好在乡里办的,怎么改了,你张张嘴,那下头不得跑断腿啊?”沈大国真不知道吴桂英现在怎么想一出是一出的。

    吴桂英低声说了婚闹的事,心里是担忧的,“乔月没爸没妈的,那老家人也没个轻重,可不敢随便办。”

    老大娶媳妇的时候,那媳妇是城里人,条件不错,乡里人没敢乱来的。

    沈大国一听,不说话了。

    上了楼。

    看到披着衣服的肖红春,沈大国立刻看向吴桂英,这娘家大嫂怎么来了?

    明天还有客人呢。

    怎么这个时候来呢?

    家里哪有位置啊。

    “妹夫。”肖红春道,“忙到现在才回呢。”

    沈大国嗯了一声。

    肖红春心里嘀咕,这大姑子一家赚了钱,现在这模样像是有些瞧不起人的。

    回到屋。

    沈大国问吴桂英,“你大嫂怎么这个时候过来添乱啊?”他记得吴桂英娘家这位大嫂,过来吵过好几回了,怎么还让她留宿了呢。

    吴桂英脸色不太好看,“下午那会出去打电话,看着她走的,等晚上的时候,她又回来了,说没车回去了。”只好让肖红春留下来。

    次日。

    吴桂英跟沈大国早早的就起来了,沈大国跟吴桂英商量了,先接人,接完人就去看酒店,定下之后他就回乡下去,跟亲戚们说换地方了。

    还有几天时间,一个一人说,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