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在八零年代搞钱在线阅读 - 在八零年代搞钱 第20节

在八零年代搞钱 第20节

    “我哪知道,你自己想办法吧!”小舅子烦躁的走了。

    原本他跟他姐说好了,加二千卖出去,他得一千,现在黄了,这到手的钱也飞了。

    他走到外头又折回来了:“姐夫,一万不卖,必须一万二。”

    路老师不接他话了。

    这办得叫什么事,他还是低低头再去找孙老三谈谈吧,闺女这出国的手续办得差不多了,就差钱了。

    -

    市里。

    沈小兵是上去大哥家,下午就回来了。

    唐婕看到他一个人回来,有些不高兴,“怎么就你回来了,沈夏人呢?”

    “夏夏朋友结婚,她去帮忙了,得好几天才回来呢,也是巧。”沈小兵没多想,他边说没往厨房走,不知道还有没有剩菜,他有点饿了。

    唐婕抓住他,脸拉得老长了:“好几天?她真不在?还是大嫂看到你去让她躲出去了?这巧得有些离谱吧。”

    她早上跟她爸妈打保票的,说沈夏晚上一定去病房守夜的,让她爸休息的。

    现在人没来,她怎么跟她爸妈交待?

    第15章

    二哥

    京市。

    “昨天是我那小舅子办得不地道,小孙,这四合院的事还得麻烦你。”老跟给孙老三递烟,“能帮我跟那买主再约个时间谈谈。”

    孙老三接过烟,斜眼看着老路:“昨天下午那人不是有人要买吗,多两千块钱呢,不稀罕了?”

    老路听到这话也不气,笑呵呵的:“也没说不要,让我们等消息。我觉得吧,还是小孙你靠谱。”又说,“小孙,咱们这么熟了,我就实话跟你说了吧,我这边要钱要得急,等不及那边,你们要是能立刻就要,那咱们就把这事定了。”

    孙老三:“这价钱……”他想往下压一压。

    老路脸色一变:“这价钱真的不能再低了,人多两千我都没等,你说说,我这够诚心吧。”

    他还想再加点吧,不过看孙老三这样,是加不起来了。

    话又一转,“那姑娘是外地的吧,要是她再加五百,不光这房产证,连这户口我都能给她立刻办了。”他有个学生,在这边管区的派出所,只要那姑娘能从原籍办理迁出,他这边就能帮着把户口给迁过来。

    孙老三是京市人,还真不知道这户口有什么重要的。

    不过这事他得问问沈夏。

    “下午给约那姑娘见一见吗?”老路问。

    “下午不行,她有事,明天吧,就在茶馆,明天早上九点。”孙老三定下时间,四合院就不去了,万一又给赶出来呢。

    老路一走,孙老三又去别的胡同找四合院去了。

    多捞捞,老路昨天下午那顾客不是要大一点、新一点的四合院吗,谁说老路的买主就不能成为他的顾客?

    -

    晚上,孙老三见到了沈夏。

    这次沈夏请客,到旅馆附近的小饭馆,点了条鱼,一盘烧鸡,还有一盘青菜跟一个汤,量很足。三菜一场,两人吃算奢侈了。

    以孙老三的饭量,解决这些菜是没有问题的。

    “老路那边买主没要,他又回来找我了,别的我就不说了,约的明天九点,价钱不变。”孙老三说,“他还说了一件事,你要是再加五百,就帮你把户口跟房产证一块办了。”

    “五百,把户口从我老家迁过来?”

    “对,老路是这么说的。 ”

    沈夏一口拍板,“行,这五百我加了,不过得给我时间,这五百块我还真没有。”除了一万钱的买房钱,还得扣除给孙老三的500中介费,回家的路费也得留出来。

    这样算的话,钱是不够的。

    孙老三说:“老路这钱要得急,估计等不了多久,要不这五百别花了。”

    开什么玩笑。

    京市户口,五百块就能迁过来,怎么可能不要!

    “五百就五百,给他。”沈夏拍板。

    也是巧了。

    她从棉纺厂离职,户口就不能挂在棉纺厂了,迁出手续跟户口本就在她这,她是独一户,当时在棉纺厂转正之后她就悄悄拿了户口本,把户口转到城里了,这事就她妈跟村里帮忙办这事的一个堂亲知道。

    她妈当时还奇怪她一个临时工怎么能转户口呢。

    她说是同事帮忙的。

    她妈也没怀疑,信了她。

    她掏出户口跟迁出证,给孙老三看,“看,我东西都带来了。”户口是跟着她本人走的,办理过户口肯定得要户口啊。

    孙老三看到东西,给她竖起了大拇指:“厉害。”

    东西带得可真齐全啊。

    吃完饭结账的时候,沈夏的心抽痛了一下。

    又少二十。

    早知道知道,昨天就不该商场花那钱的,小一百呢,可惜都是打折断货的商品,没法退。

    路费挤出来?

    不回去了?

    沈夏想想又觉得不行,她妈会担心的,还是回去说一声。

    沈夏跟旅馆借了座机,先给大哥家打电话。

    大哥沈山从工农后大学毕业后,分到政府工作,工作五六年了,大嫂现在在家带孩子,不过她娘家条件不错。

    粮油米面都是不缺的,他们家应该存了钱,就是不知道借不借得出来。

    是大嫂接的电话,一通电话她就听出沈夏的声音了。

    “夏夏,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大嫂问。

    “过几天回去。”

    “你同学婚还没结完啊?”

    “顺便在她这玩几天,怎么了大嫂,有事吗?”沈夏问。

    “不真有件事,”大嫂就跟沈夏说了,“你三婶她妈摔了腿,挺严重的,本来这事跟咱们家没关系,可是你三婶不巧怀孕了,你三叔忙着赚钱(忙着养家养孩子跟帮丈母娘冶病),也没空,家里就想着让你去照顾。”

    沈夏半天没说话。

    让她照顾?

    三婶那一家子怎么想的啊,不还有保姆这职业吗,摔了腿出点钱有个保姆照顾一下,这才正吧。

    让她去?

    “大嫂,你帮我跟三婶说,别打我主意,我不去。”沈夏直接就拒了,婉拒,没那必要。又不求着三婶家办事。

    电话那边大嫂头痛道:“妈跟三婶说了,可三婶两口子不听,说自己亲戚照顾才放心,还想出了院之后让你去她家照顾几个月呢。”

    这是做什么白日梦呢。

    沈夏:“她怎么不照顾啊?”

    大嫂说:“你三婶说胎不稳。”

    沈夏本来说找大哥,问问能不能借钱的。现在被大嫂这打一打断,不好再说了,就没再提借钱的事。

    直接问:“大嫂,不说他们家了,我二哥回来了吗?”

    “回了,在我家住了一天,现在回家了。”又笑,“亏得你二哥是男的,要不然该轮到她去照顾你三婶家老娘了。”

    二哥在老家,那正好,给老家打电话去,她家没安电话,装电话的费用太高了,用不起。不过村委会有一个。

    给村委会那边打,让人帮忙通知她家里,让二哥接电话。

    沈夏聊完,正准备挂的。

    大嫂又问了:“三婶说你没在棉纺厂干了?”

    “对,没干了。”沈夏说,“大嫂,我这边还有点事,先挂了啊。”

    “等会,我还有事跟你说呢。”大嫂怕沈夏挂,赶紧说,“你大哥先前托我给你找合适的人,我这边还真找着两个合适的,等你回来,到时候约个时间见一见。你放心,都是城里人,只不过一个是畜牧厂的,家里在郊区,一个物资局的,这个是回城的知青,就是没房,人不错的,长得显年轻。”

    “大嫂,大嫂,这事你别管了。”沈夏赶紧把电话给挂了。

    不能再听了。

    这一阵是怎么了,怎么哪哪都有人给她介绍对象,一堆烂桃花。

    可怕。

    挂了后,沈夏又村里的号。

    大队的人接,沈夏让他帮忙去他家叫他二哥一下。

    他大哥二哥跟大队的人关系特别好,一块长大的,算起来,他们都拿沈夏当妹妹的。

    过了十来分钟。

    “夏夏?”二哥来了。

    “二哥,是我,你手里有钱吗,能不能借我一点。”沈夏问。

    “要多少?”

    “五……三百?”

    二哥耳朵很好,听得很清楚,“五百还是三百?”

    沈夏一咬牙,“五百,你有吗?”她怕二哥手里没那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