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言情小说 - 四零:干翻艰苦年代在线阅读 - 第91章 梦与规划

第91章 梦与规划

    “哈~哈~哈……”

    “小桔子真傻,做梦都能笑这么大声!

    起床啦!

    快到卯时了。”

    球球在被子上跳着脚地喊,让他用时辰真是不习惯,他的脑子里可没这种计时方式。

    在他们那个时代,谁还用时辰的计算方式。

    现在,就是外面也很少有人用时辰计时。

    小桔子所处的时代太落后,而他擅长的知识太先进。

    她要学的东西太多,等她忙过家里的事,得好好抓抓学习。

    满脑子学识的球球,这段时间理来理去,差点没将他的智脑给整废。

    他脑海里的记忆,是在有意识之前就被爸爸装好的。

    可惜他都没来得及告诉爸爸他有意识,就被时空乱流送回古老的时代。

    他却再也见不到爸爸了。

    守护小桔子长大,就成了他的心愿。

    一人一智脑家人的相处方式,让球球更留恋这份温情。

    被惊醒的桔梗一点儿都不恼,开心地跟球球讲她梦到什么好玩的事。

    “球球,我梦见山坡上种满了果树和桔梗花……”

    刚说两句话的桔梗,听到外面院子的敲门声,忙不迭地抱着麦冬闪出空间。

    胡乱套上衣服的桔梗出房门,听出是左三妮几人的声音后,才打开大门,一股寒风吹得人直打哆嗦。

    “赶紧起来收拾,别煮饭了,我给你们带了几个饼子上来。

    就知道你们俩会睡着,若不是我早点上来叫你,不得睡到日上三竿。”

    左三妮指挥着后面的两辆架子车进院,她则将背篓放进厨房,搓搓手进了桔梗房间。

    现在的左三妮对桔梗屋子里的东西,比她还熟悉,摸出火折子点亮马蹄灯。

    伸手摸一把麦冬的小屁股,见他睡得正香,仍抱起来对着地上的小木盆把尿。

    随着嘘声闭着眼撒完尿的麦冬,哼唧两声又被塞回被窝。

    院子里的李富贵兄弟、李安平闷声装架子车,左三妮出来没见到小儿子的影子。

    气咻咻地一把推开隔壁的门,借着外面火把的亮光,准确地揪着李安福的耳朵低吼。

    “老三啊!你还真是猪变的,这都几时了。

    大伙儿都在外面忙,你还睡大觉,是不想上镇了吗?”

    被痛醒的李安福护着脑袋连连认错,低声求饶。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娘哎,亲娘!

    你轻点儿,行不?

    我是您亲儿子啊!

    我本来就要起床了,让你这一吓差点吓尿,说出去多丢人啊!

    给你老儿子留点面子,行不!”

    左三妮放手,笑骂道。

    “全家人就你脸皮厚,还要什么面子不面子的,又不值几个钱。

    赶紧起来收拾好,桔梗都比你先起来,你要点脸吧!

    长一身的懒肉,不是娘说你,你都是快娶媳妇儿的人了!”

    李安福一听他娘又要开启长篇大论,三两下穿上衣服赶紧溜。

    等两辆架子车出门的时候,刚好卯时初。

    桔梗背着小背篓,一手持燃烧的特制火把走在前面照明。

    后面两辆架子车,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根本看不到前面拉车的人。

    火把的噼叭声和架子车的吱嘎声,伴随着三人一路行进在漆黑的路上。

    路过村子时,狗吠声送走沉默赶路的三人。

    当一身薄汗时,两辆架子车停在紧闭着大门的药铺门口。

    天光微微放亮,青石板街面上没一人走动,只有两三家店铺的灯光从门缝钻出。

    没吃早饭的三人,早饿得前胸贴后背,干啃着小背篓里冷硬的玉米饼子。

    哽得直伸脖子的桔梗,抱着罐子喝一口凉开水,透心凉让所有的疲惫和瞌睡都给冰跑了。

    天色大明时,街面上出现少许挑着担子吆喝的人。

    “卖菜嘞!水灵灵的萝卜、大白菜!”

    不是赶集日的镇子,少了往日的喧哗,被寒意笼罩着显得异常的萧条。

    这样的早晨,连收税的人都不会早起出门,收那三瓜俩枣。

    耍牌喝酒到半夜才睡下,谁有心情来捡那几个小钱儿。

    冒着寒意赶到镇子上卖小菜的,都是离镇子不远的村民,熟知这些规矩才敢大声吆喝。

    听到卖菜声的人,从各自的店铺里出来挑菜,挑挑捡捡外加讨价还价。

    寂静的清晨一下子充满了烟火气,三人专注地看着街面上。

    李富有和李安福更多的是看那些买菜的年轻女人,两男人听得一阵傻乐。

    “哎,来得这么早,把门都给我堵了。

    挪一下,让我把门打开的。”

    小王大夫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送药上门,将门给堵了的事。

    他将坐在街边的三人扫一眼,前段时间见过的小丫头,还真弄来草药了。

    看她一身干干净净的样子,脸色好了许多,应该过得不错。

    “小王大夫早,我们给你送金银花藤来了。

    我们这就将架子车拉开,二叔,小叔快点儿。”

    刚还在看稀奇的三人,立马回过神来,将堵在门口的架子车拉开一条过道来。

    “可以啊!

    小丫头,你还真弄来了!

    我说话算话,从侧门给我拉到院子里,看看干湿度再说。”

    小王大夫对乡下收药材的事是来之不拒,这比到药材商手里买便宜多了,还省力。

    他巴不得所有的药材都能从乡下收到,还能多赚几笔。

    亲身经历了一次抓伕的小王大夫,再也不敢游说爷爷去省城。

    从省城跑回来的人说,省城隔三差五的就抓一次伕,在街面上走着随时都有可能被抓走。

    想要赎回也可以,一百大洋一次,还不能保证下次不被抓。

    听此,小王大夫还是决定老实呆在乡坝头,等战争过后再说。

    家里有十来亩地,再加上镇上的铺面也是自家的,一家老小吃喝倒不用愁。

    歇了心思往城里跑的小王大夫,开始用心经营他家祖传的药铺,对收药材的事自然上心。

    两大架子车的金银花藤,全部卸在院子里摆开,麻袋、箩筐、背篓占据了一小半位置。

    “小王大夫,有八筐是新鲜的,剩下的有全干的,也有半干的。

    你都挨个看一遍吧!”

    “不错,小丫头很实诚!

    我就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是个有前途的孩子。”

    小王大夫被桔梗的话逗乐了,农家孩子就是老实,两人的合作还可以继续。黄沙心悲凉的四零:干翻艰苦年代